买单双大小的精准技巧-订单农业结硕果!“村村旺”助农增收超3亿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买单双大小的精准技巧 > 新闻动态 > 订单农业结硕果!“村村旺”助农增收超3亿
订单农业结硕果!“村村旺”助农增收超3亿
发布日期:2025-07-07 06:59    点击次数:158

  站在田埂上,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的程禹望着金黄的稻浪,笑容里是六年前不敢想象的踏实。曾经"卖给谁"的焦虑,如今已被沉甸甸的丰收取代。

  在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程禹捧着金黄的稻谷感慨:"以前我们愁销路,现在有了'村村旺'的订单保底价收购,销路不愁了,村民积极性也高了,当年就增收40万斤稻米。"

  这是重庆供销电商公司打造的"村村旺"平台交出的助农成绩单缩影。上线六周年之际,平台农产品交易量达181万吨,创新的订单农业累计助农增收超3亿元,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重庆田间地头发生的真实变革。

  一、解决痛点,订单农业打通产销堵点

  "村村旺"的核心模式直击农业产业化的三大痛点——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

  平台以销定产,将来自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的需求订单,通过供销组织体系精准分配至生产基地。

  同时联合金融、保险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为订单履约提供全链条保障。

  在永川区何埂镇狮子村,交售现场见证着这一模式的活力。

  满载青菜头的大货车、农用三轮车、小推车穿梭于腌制窖池间,经工作人员称重验货后,这些利用冬闲田生产的农产品被倒入指定窖池。

  "那还愁啥啊,不愁销路,不愁资金,啥问题都解决了,咱只管种好菜就行了。"一位种植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安心。

  二、成果显现,37.5万亩订单兴旺千村万户

  六年来,"村村旺"的订单农业版图持续扩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累计发展榨菜、水稻订单37.5万亩,产出约70万吨;

  业务覆盖重庆全域,并成功拓展至四川、贵州等省市;

  仅青菜头单项,已发展订单基地近26万亩,累计助农增收约2.34亿元。

  在铜梁区少云镇老君村,重庆金灿灿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洪军站在绿油油的稻田旁信心满满:

  "我们合作社去年卖谷子收入340多万元,今年水稻订单铺开,收入起码突破500万元。"

  而就在几年前,因缺乏标准、成本控制困难和销售渠道不畅,他的合作社还曾年亏损达50万元。

  三、模式创新,土地生金的多重路径

  "村村旺"的订单农业不满足于单一模式,而是根据土地特性和市场需求,探索出多元化增收路径:

  稻虾共生,一田双收

  建成2000余亩稻虾综合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

  水稻单产稳定在800斤/亩;

  小龙虾产量达300斤/亩;

  年均亩产值突破7000元。

  稻菜轮作,四季生金

  在铜梁区试点春季水稻、秋季青菜头的轮种式订单农业,将高标准农田利用效率最大化。

  该模式计划今年在铜梁区推广5万余亩水稻订单,让同一块土地在不同季节创造双重收益。

  四、技术赋能,数字双翼助力农业现代化

  "村村旺"平台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升级,形成助农"数字双翼":

  农服通:降本增效利器

  2023年上线的"村村旺农服通"深入链接重庆各农业主体,已注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510个、供销基层组织1090个。

  该应用实现农户生产成本降低15%、服务响应效率提升300%的突破。

  旺铺通:流通领域新引擎

  今年新推出的"村村旺旺铺"聚焦农产品流通领域,为产销两端实现精准对接,解决行业"散、小、弱"痛点。

  该应用让每笔交易实现"指尖秒达",让传统农户变身"云端掌柜"。

  从铜梁区的"稻虾共生"生态养殖,到永川区冬闲田变增收田的青菜头轮作;从陈洪军合作社收入从340万跃向500万的跨越,到青云村一年增收40万斤稻米的喜悦——3亿元增收的背后是千万农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随着"村村旺旺铺"上线,平台完成了从生产到流通的数字化闭环,数字双翼将助力更多农产品飞出田野,飞向全国。

  "立足新时代起点,我们将坚守为农服务主责主业,不断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数智力量。""村村旺"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资讯